
寒风吹来,当你穿起呢大衣、大羽绒时,是否想过古代人是如何收纳大件、外穿的衣服?其实,古代中国人也发明了“衣架”,只不过这种衣架与现代意义的“衣架”并不同,并不是用来吊挂单件衣物的工具,而是一件修饰完整、雕花精致的家具。其设计渊源还与中国传统的“礼制”息息相关。

应礼制而生
中国人的设计史源远流长,很多工艺设计最早发现于中国。衣架便是其中一种,衣架是比桌椅床榻还早出现的家具品类。
由于中国自古崇尚礼制,特别是崇尚礼乐的周朝,贵族阶层对衣冠十分重要。最早的衣架就是作为悬挂衣服之用,与现代意义的“衣架”大不相同。王世襄所著的《明清家具研究》一书中讲道,衣架是用来搭衣服的,不是用来挂衣服的。传统衣物收纳所用的衣柜、意象都是采用折叠的方式储放衣物,这样容易有褶皱,影响美观,并且不够随意。而悬挂不像折叠的衣服那样容易起皱,且容易拿取,可以随时保持外观上的整洁美观。

古人的袍服别具特色,宽袍、大袖,褒衣博带,一恭一揖之间,体现谦卑有礼的传统礼仪。动静之中,彰显君子宽大随和、包容四海的气度。古语云“人靠衣装马靠鞍”,衣装素来是古人品位格调的第一视觉感受。如此,“搭”袍服的器具显得尤为重要。衣架,应运而生了。

衣架,架衣而用。在流传下来的衣架蕴含了古代匠人独到的设计及精细的雕琢,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的展现。衣本为蔽体御寒,温饱之后,衣逐渐添加学识身份地位的标识,衣架也随之精细精美。如今虽然我们不再大袖宽袍,但我们的传统文化礼仪尚存,衣架见证了泱泱大国、礼仪之邦的千年文明。现如今衣架,不仅是冬天床边架衣而用,也是因人而异,用处比较多,比如很多书画爱好者常用来挂纸、挂字、挂画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