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企业动态
明式经典——托泥
信息来源:信息中心 更新时间:2024-04-07 收藏此页

中国古典家具很讲究因形施艺,当家具上部构件过于厚重时,避免“头重脚轻”,就可以在腿足底部增加托泥以形成上承下接的效果,既可以使家具更加牢固又让家具比例更加协调,视觉上更为稳妥。

图片

托泥多见于条案、几类、椅凳等传统家具中,以增稳重之感。托泥分框形和垫木形两种类型,框形托泥多用在有束腰家具上,垫木形托泥是用一长条木方装在家具足下。托泥和龟足的搭配是古典家具中必须具备的构件之一。

图片

这种托泥作法,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出现,不过那时是以箱形结体出现的。托泥不仅改变了四腿直接落地的旧形式,出现了造型上的新意趣,同时,托泥也起到了加固四腿稳定性的作用。

图片

家具的腿足之下另有木框或垫木承托,可以防止家具腿足受潮腐烂,这一木框或垫木就是托泥,托泥的真正作用,就是家具长时间接触地面,有水份受潮而引起腐朽或因挪动而受到损,那么在此刻,就换托泥板即可,而不伤害家具本身。多出现在桌案、架几和座椅的底部。

图片


图片

托泥的构造在突出实用性的同时,也充满了人性的关怀,我们常见的圈椅、官帽椅、皇宫椅等,人坐在上面,脚就可以搁在托泥上,这是充满人性化的设计,也是古人匠心独运的家具设计智慧。

图片

托泥虽然看起来是一个简单不起眼的设计,但是它确实是古代家具匠人们智慧的体现,存在即是合理,合理才有延续,上干年的古典家具文化,就是由这样星星点点的智慧结晶所组合构成的,所以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,并传承和发扬下去。

图片


图片


托泥和龟足的搭配,是古典硬木家具必须具备的构件之一。不仅仅是从家具结构上满足了家具本身的需求,而且从设计艺术水平上表现了古代人对古典艺术家具的寄语、厚望和敬重。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。